有反串、有自制道具,這所學校課本劇被玩出花
極目新聞記者 張裕
實習生 張子彤 石金鑫
唐僧的法杖、孫悟空的金箍棒,所有課本劇的道具都是學生自己做的,就連幕布都是學生親自負責。《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昆蟲記之森林啟示》《探訪紅區之旅》《智取生辰綱》被學生們搬上舞臺,還有“男扮女”的反串,贏得全場喝彩。
15日,記者從武漢市東亭學校獲悉,該校以《演繹經典劇作 提升核心素養》為主題,舉辦了一場“草臺班子”表演活動。學校負責人表示:“活動旨在激發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興趣,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活動以初中經典名著考查篇目為課本劇文本,這種選擇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還將課本中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表演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學習方式。對于那些對文本閱讀興趣缺乏的學生來說,課本劇提供了一種更為直觀、深刻的方式來理解經典著作,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
表演當日,校園內氣氛高漲。各班學生為了此次活動精心準備,他們的精彩表演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同學們紛紛舉起富有創意和溫情的粉絲牌,為自己的班級助威加油。活動不僅有精彩的課本劇表演,還穿插了抽獎式的隨機名著相關知識問答環節,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展現出了對名著知識的濃厚興趣和扎實掌握。
此次課本劇表演活動內涵豐富,學生們在參與過程中培養了多種能力。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通過背誦臺詞和清晰表達角色情感,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語言變得更加流暢、準確且富有感染力。同時,為了準確詮釋角色,學生們深入研讀課本,理解文本內涵和人物關系,閱讀理解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課本劇的準備和表演是一個團隊協作的過程,學生們分組合作,共同完成劇本創作、角色分配、排練等任務,這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讓他們學會相互支持與配合。此外,學生們在改編劇本、設計舞臺動作和場景時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對故事進行再創作,賦予了課本內容新的生命力,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課本劇表演過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能力,還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審美能力方面,課本劇涉及表演藝術、舞臺設計、音樂等多個領域,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接觸并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藝術美,審美情趣和鑒賞水平得以提高。在情感體驗與價值觀塑造方面,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體驗到各種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增進了對他人的理解,感受到人性的復雜。同時,課本劇中傳達的積極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助力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盡管活動條件有限,裝備并不高大上,但學生們在表演中展現出的對文化經典的傳承意識令人印象深刻。該校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簡單的表演,更是一次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相信學生們在未來的名著閱讀中,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繼續探索經典,傳承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