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創作課程推薦

編故事的能力,在一個編劇/作者的成功里占80%以上,而掌握劇本或小說的結構和格式,頂多只能占15%。編故事才是編劇/作者最基礎,最重要,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國內幾十萬人寫劇本,編故事能真正過關的不過1%。

編故事這種技能,說真的,學校教不會,書上沒記載。自己一個人摸索,確實極難找到門徑。即使摸到了門徑,也需要漫長的學習和研究,才可能掌握和精通。那時候你已經老了。

那么,怎樣才能快速學會編故事呢?

想建立對故事的系統認知

想真正掌握和提升故事的技術

請點擊

↓↓↓

點擊查看最新福利:

伍迪·艾倫新片《紐約的一個雨天》今天放出了全新劇照,講述了“甜茶”提莫西·查拉梅和艾麗·范寧飾演的小情侶在紐約遭遇各種意外事件的故事。請點擊領取—》

復活節小品劇本_復活節小品大全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

這部2017年底就拍攝完成的廣受關注的電影,由于忽然掀起的#運動,一度上映無望。

好在時隔近兩年,北美檔期終于確定為9月18日,歐洲地區也將陸續公映。據悉有中國片商已買下《紐約的一個雨天》內地版權,有望登陸內地大銀幕。

復活節小品劇本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_復活節小品大全

被譽為“美國電影界唯一的知識分子,繼卓別林后最杰出的喜劇天才”伍迪·艾倫,在劇作方面有非常過人的天賦。

美國編劇家協會(WGA)曾選過影史上最有趣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見文末),伍迪·艾倫編劇、執導并主演的喜劇片《安妮·霍爾》被票選為“影史最有趣劇本”,這部片子也曾在1977年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劇本獎。

復活節小品劇本_復活節小品大全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

伍迪·艾倫最初是以一個編劇的身份進入電影圈的,這個身份讓他導演的電影并不過分沉浸于象征性鏡頭中,而是更關注于劇作的結構與細節上。

他對于自己的劇作寫作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而最初其當導演的目的也正是由于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劇本拍攝完后自己都無法接受。

因此,他電影風格的形成更多是源于劇作,要理解他的電影,從劇作方面入手是最直接的。

復活節小品大全_復活節小品劇本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

(文章內容較長,建議收藏,以及避免馬了不看

小品復工日記視頻_復活節小品劇本_復活節小品大全

伍迪·艾倫電影的對話風格

自1965年涉足影壇以來,伍迪·艾倫就常以編劇,導演,演員三種身份參與到自己的電影創作中。

他受卓別林、基頓、伯格曼的影響很大,從《安妮·霍爾》開始,他打破了以往的荒誕喜劇風格,開始加入了一些很深刻的主題,而隨后伍迪·艾倫又對其進行了改變,在一些嚴肅題材的劇本中加入喜劇元素,而在一些喜劇創意中又更加注重揭示人物的內心以及更層次的道德思考。有了這種整合才使其電影的風格更為成熟。

伍迪·艾倫雖然一直都在尋求改變,但都有個一成不變的東西是從始至終保留下來的——幽默而帶有諷刺性的對話。伍迪·艾倫本人曾多次提到對話對于其電影的重要性,這也是自己電影的魅力所在之處。

與其他影片相比,伍迪·艾倫的對話更具有想象力,并且蘊含著許多幽默的元素,在對話中經常帶有伍迪·艾倫自己對宗教,兩性以及道德的奇妙看法。

伍迪·艾倫的電影中大多還有個略微神經質的角色,這些話從他口中說出來看上去除了諷刺以外,更像是人物自身的一種憂慮,而這樣的人物和對話只有伍迪·艾倫的電影中才能找到。

以《安妮·霍爾》為例,影片開頭就是麥克斯對著攝像機的一長段自我獨白:

“有一個笑話,兩個在山區避難的老女人,一個說這地方的食物真難吃,另一個說我知道可惜份量真是太少,這就是我人生的寫照……我是個理性的幸福人,我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搬到了布魯克林。”

伍迪·艾倫很擅長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電影中人物的心理變化,這樣的對話不但與整個電影的故事劇情有所關聯,還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出了故事的主題。因此在這一點上伍迪·艾倫與其它導演不同,他能熟練運用對白來代替抒情鏡頭,而他的電影節奏也是由于這類對話而變得更加豐富的。

除此之外,聲東擊西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伍迪·艾倫電影中區別于其他電影的特色所在。

大多數電影所要求的都是簡短的對話敘事,以及用畫面、人物動作、蒙太奇手法來代替口頭的表達,但伍迪·艾倫的電影表現手法顯然是區別于這之外的。

他往往是把情節的重心、故事的發展、以及戲劇性場景等等對于劇本最重要的元素,統統都利用人物之間的對話來承接以及展現。

很多時候,伍迪·艾倫電影里的人物在想提及一件事的時候,口上說的卻是另一件事,但其中卻又暗示出了自己想說的話。這樣的對話看似啰嗦,不夠直接,但卻能更深層次的展現了人物內心,并且為后面的笑料做了鋪墊。

例如在《賽末點》中,電影的四個主角坐在餐廳點餐前第一次聊天,從工作談到生活然后又回到工作上,并引出了主角威爾頓對于運氣的理解,長達五分鐘的聊天內容包含的信息量大得出奇,從主角們的個性到威爾斯與其愛人哥哥女友的微妙感情都完美的展現出來,而這一切并非直截了當,主角威爾斯的言辭中更多的是旁敲側擊,這正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整個場景都體現出了伍迪·艾倫對人性的觀察,聰明人總是不會把自己的真正意圖完整表現出來的。

這樣獨特的對話場景顯然是伍迪·艾倫刻意為之,相比于其他導演,伍迪·艾倫對話中更強調的是生活。

而對于喜劇氣氛的營造,這樣的對話也是相當管用的,觀眾在已經知道主角想要表達什么的時候,卻看見主角盡量通過對話掩飾自己的本來面目,轉而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的笑料既有趣又不會讓人感覺荒謬。

“聲東擊西”正是伍迪·艾倫在自己的電影利用人物內心以及人物之間關系而產生出的最重要的對白寫作技巧之一。

復活節小品大全_復活節小品劇本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

獨特的故事推進方式——對白中的轉折點

在羅伯特·麥基的《故事》中,對喜劇問題是這樣描述的:

“正劇作家執迷于內心生活,人類心中的激情,罪孽,瘋狂和夢想,但喜劇作家不會,他專注于社會生活——社會中的愚蠢,傲慢和殘忍,以及喜劇噱頭應該根據喜劇結構的需要自然而來,為此我們必須將精力集中于轉折點。”

伍迪·艾倫很多時候并沒有單純只是寫出一個讓人發笑的喜劇出來,在《安妮霍爾》《賽末點》這樣的作品中,雖然不乏幽默的元素,但卻通過故事和對話展現了更深沉的話題,喜劇元素反而不太強烈,恰到好處的運用讓觀眾看起來更加有意思。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現出了伍迪·艾倫對于劇本的掌控能力。

但羅伯特·麥基所強調的轉折點,伍迪·艾倫并沒有單純只運用于情節和轉換場景上,而是更加細膩的加之于人物對話,充滿了精心設計的智慧。其中就包含了很多故事場景的轉折點,以上這些構成的對話也就成為了其故事推進主要方式。

根據《故事》一書對轉折點做個簡單解釋:一個場景即是一個縮微故事——在一個統一或連續時空中通過沖突而表現出來的、改變人物生活中負載著價值的情境的一個動作。轉折點的效果是四重的:驚奇,增強好奇心,見識和新方向。

伍迪·艾倫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夠通過對白把轉折點完整巧妙地展現出來,讓故事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微妙的變化,使故事具有一種強有力的延續性。

例如《漢娜姐妹》當中的一段對白:

內景 漢娜的餐廳 晚間 (節選)

切入漢娜套房中通向洗手間的短短通道。前景中有一盞落地燈。后景中,艾略特走進洗手間,環顧室內。傳來輕柔的鋼琴聲。

艾略特(尋找著):一定是在這兒什么地方。

麗(畫外):哦,你知道,我—我喜歡你借給我的那本書。《復活節游行》,對吧?你說得對。它對我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艾略特:弗雷德里克怎么樣?他沒有來呀。

艾略特走進臥室,麗在畫外繼續說著。攝影機離開艾略特移過房間掠過掛著鑲框畫的一面墻,一張有擋板的床,床頭柜和臺燈。她正在拉上窗簾的窗子旁翻看一本書。

麗(從畫外到畫內):啊,你了解弗雷德里克。他又鬧他的什么情緒了。其實這個星期不錯。他,呃,賣掉了他的一幅畫。

艾略特(畫外):啊太棒了。

麗:是啊,太棒了,那是他一幅比較好的素描,一幅非常美的裸體畫。其實,畫的就是我。(笑)要知道,這是挺怪的,一想到自己一絲不掛地陳設在一個陌生人的客廳里,真是挺奇怪的。(麗把手中的書放在書桌上,又拿起另一本。她看著畫外的艾略特)嗯,反正也認不出是我,雖說……(停頓)你的臉全紅了,艾略特。

她挺納悶。鏡頭移向滿臉通紅的艾略特,跟拍他穿過房間。

艾略特(跼促地笑笑):真的嗎?那么,還有什么?你,你怎么樣?

麗(畫外):噢,我不知道。我的失業金快用完了。嗯,我本來想用最后一點儲蓄在哥倫比亞大學上幾門課的。

艾略特掀開墻上掛的帷幕,現出一臺立體聲唱機和幾張唱片。艾略特(看看畫外的麗):想上什么課呢……?

麗(畫外):我也說不準。

艾略特從唱機架子里面摸出一瓶抗組織胺。鏡頭移向麗,她捧著一本書坐在床上。

麗:也許是社會學或者心理學。我總覺得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

艾略特(走到麗跟前,坐在腳凳上,手抓著抗組織胺藥瓶比劃著):碰巧,我,我常遇上要進行室內裝修的客戶。也許有人會—會有興趣買幾幅畫。我能,我能給你打電話嗎?(不自在地咯咯笑著)

麗:當然可以。(接過艾略特手里的藥瓶)你知道,呃,要能賣出畫去,弗雷德里克可真是領情啊。(她咯咯地笑起來,艾略特也笑)

這一段對白中,從麗告訴艾略特自己喜歡《復活節的游行》開始,到艾略特聽到麗描繪弗雷德里克的畫而臉紅,由此轉換到工作話題,再由艾略特主動提出幫其賣畫以解決其經濟問題。這里必須提到的是其中還包含著艾略特自己的目的,可以親眼看看畫中所描繪的麗的身體。

其中人物動作并不占有主要地位,表現故事并使劇本為之推進的就是那些充滿幽默的對話。而這樣通過對話來交代和揭示整個故事的方式是伍迪·艾倫所獨有的,也是其電影的魅力所在,讓整個故事在人物對白中有了延續。

如果仔細分析連續的幾個場景,會發現之前對白中的內容在之后對白中又有了很好的延續和推進,所提到的故事的轉折點正是在這些人物對話中不知不覺地展現出來的。

復活節小品大全_復活節小品劇本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

插科打諢的對白

在劇本創作中,非常講究場景的戲劇性、和細節描寫。

插科打諢的對話在伍迪·艾倫的劇本里恰巧就起到這種作用,他利用對話把米基的個性描繪得栩栩如生,這就是細節;同時這樣的對話對整個場景的戲劇性都是一個補充。

比如《漢娜姐妹》中的米基和艾貝爾醫生的對白:

艾貝爾醫生:你有時候一陣陣發暈。(嘆氣)有沒有耳鳴和嗡嗡聲?呃,你注意到這類情況沒有?

米基:有的,你,你既然提到了,呃,我—我—我耳朵嗡嗡響,還耳鳴。又嚶嚶響又嗡嗡響。哦,我是要聾了還是怎么的?

艾貝爾醫生(繼續填寫病歷):只是一只耳朵響嗎?

米基(剔手指):是的,那么,那么,是不是兩只耳朵響更健康呢?

正是由于這兩種加之于對白中的獨特元素,因而誕生出伍迪·艾倫式的特殊形式的喜劇電影。這也是伍迪·艾倫自己所堅持的個人化創作。

復活節小品劇本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_復活節小品大全

附:影史最有趣的101部劇本——美國編劇家協會

(伍迪·艾倫有7部作品,是上榜最多的劇作家)請點擊領取—》

復活節小品大全_小品復工日記視頻_復活節小品劇本

投稿:

1:影視劇本(扒片)、經驗分享、創作技巧、影視行情、影視評論、劇本推薦(原創)、編劇推薦(導演、編劇、演員、制片等影視周邊干貨內容)

2: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