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西游記》經典故事搬上舞臺 語文課活起來了
紅網時刻長沙12月2日訊(通訊員 上官寧寧 謝新榮 記者 賀衛玲)臺上的孫悟空氣得抓耳撓腮吱哇亂叫,臺下的觀眾們笑得前俯后仰,大聲起哄:“就是!就是!反了他,掀翻玉帝的天宮!”......
這精彩而又火爆的場面并非來自某個專業劇場,臺上表演的、臺下投入打call的,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
“雙減”背景下,為更好地貫徹新課標要求,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長沙市雨花區金海中學七年級語文組特地設計了讀《西游記》的一系列活動。其中,最精彩、最受學生歡迎的,就是11月28日晚上這一次的“讀演《西游記》”了。
11月28日晚,長沙市雨花區金海中學七年級組織讀演《西游記》活動。
“雙減”背景下的語文學習應該怎么學?翻開《語文課程標準》,其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而在所有的閱讀材料中,經典名著永遠是最佳的選擇。在部編版七年級上的語文教材中,“名著導讀”章節中就推薦了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的《西游記》。
“最直接、最有效也最有意思的辦法,莫過于‘集體穿越’進《西游》世界化身成其中的人物,把取經打怪的故事演一遍。”七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萌生這個想法之后,迅速得到了校領導的認可,而跟學生們一宣布,更是讓天性愛玩、好奇的孩子們興奮壞了。
都不用老師們發動,學生自己就開始張羅起了選角的事情,有毛遂自薦的,有拉著小伙伴一起來報名的,有互相推薦的,生怕錯過了這次機會。
18個班分別演繹一段經典的《西游》故事,這就需要18個“師徒四人”的組合。“唐長老”大多都是各班的“班草”,面如冠玉,唇紅齒白;“孫悟空”不用說,都是各班的小機靈鬼,頑皮伶俐,聰明好動;“豬八戒”都是小胖墩,呆萌憨厚,笨拙中又透出一絲狡黠;“沙和尚”個子高大,性格沉穩,一看就是老好人……值得一提的是,從王母娘娘、觀音菩薩到書中的公主、妖精,女生們也拋下包袱,開心地參與進來。甚至還有女生反串高太公、男生反串百花羞公主的奇妙選角。
“神仙選角”之后,大家迅速開始分工合作:語文成績好的同學負責找到原著中對應的篇章,在老師指導下將其改寫成用于舞臺表演的劇本,標注好旁白和人物道白,既要能講清楚故事,又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上臺表演的各位“演員”用心揣摩人物特點,不僅要背下大段大段的臺詞,確保現場演出不NG“吃螺絲”卡殼,還要配合設計好動作、表情和語氣;服裝道具主要交給家委會來支持解決,大家群策群力,對照經典影視劇四處尋找合適的“裝備”;更不用說七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了,個個擔當起了自己所在班的總導演、總編劇,忙乎得喉嚨冒煙……
兩個星期緊鑼密鼓的籌備排練之后,好戲開鑼了!“石猴出世、拜師學藝”“美猴王官封弼馬溫”“大鬧蟠桃宴”……18個經典《西游》故事相繼上演。孩子們在表演中,也經歷了帽子、武器意外被打落,豬八戒假肚子繩子斷了只能用手捧住等小意外,所幸大家都臨危不亂、隨機應變,處理得不露痕跡。
金海中學副校長李慧表示:“這個活動設計得好、組織得好,既讓學生深入了解了《西游記》這部經典名著的故事、人物,又讓學生們在合作中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更好地提升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這種把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活學活用的方式,今后我們要多多嘗試!”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