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舞臺 | 第八屆“戲如人生”話劇節
第八屆·話劇節
戲如
人生
話
劇
“戲劇是微縮的人生,人生則是更為廣闊深邃的舞臺”。
話劇是藝術,可以展現許多長久流傳卻又瞬間不在的過往,一言一行,靜動中便能影射紛繁復雜的大俗世生活。話劇為我們呈現出人生百態,世態炎涼,讓我們在舞臺上體味經典、拔節成長。人生如戲,舞臺上一個個角色或剛正、或茍且,或心懷天下、或精于算計,我們看到活生生的人面對時代洪流的真實反應,感受到了經典書籍帶給我們的力量。
這是語文課堂,人生課堂。
數月的話劇籌備,研讀劇本,反復排練,2023年6月20日,高二年級的四個班級帶來了四部話劇。
今年的話劇節,我們選取了《茶館》等四部經典劇目,從經典的演繹中,體會歷史賦予文學的現代活力,感受經典文化閱讀的重要性,致敬經典,禮贊中國。
四部作品,成長的是全體學生。
茶
高二1班
in 2023
館
在中國話劇界,有老舍所編著的《茶館》是無可爭議的最高峰,是當代中國話劇舞臺享有盛名的保留劇目,被外國專家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高二1班同學演繹了這樣的“大寫意”式的東方美學。話劇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蕓蕓眾生。
從生意興隆到風雨飄搖,一個茶館的興衰見證了人間百態。
龍須溝
高二2班
in 2023
北京城內的一處污水溝旁,這里坐落著一個小雜院的四戶人家。無論春秋寒暑,凄慘的底層人民都在這里飽受疾苦,嘗盡了社會的腐敗。頑強的他們,在經歷一系列變革后,北平解放,滄海終變桑田。
話劇中這小說般的波瀾曲折,厚重的平凡詩篇,謳歌的生活之美,都將深深烙印在你我心中。
窩頭
高二3班
in 2023
會館
同樣是在北京城,解放前一年。一個名叫"窩頭會館"的小四合院里,住著好幾戶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家。
這些小人物,有的愛錢如命,有的嘴皮子刻薄,有的小心眼兒……
在黎明到來前的黑暗里,這些小人物與困頓的生活、各種苛捐雜稅、惡人的欺詐乃至命運和人心作著各種抗爭,而生活的艱辛最終不能泯滅人性的美好,在曙光將現的時候,舊的逝去,新的來臨……
這形形色色的角色編織成時代畫布,向我們展示出“只要不放棄希望,堅持自己的希望,美好的生活終會到來。”
萬家
高二4班
in 2023
燈火
北京南城金魚池胡同那片危房,本該其樂融融的三世同堂卻陷于水火,環境的悲歌使何家在厄運中受困。
窮潦如何化解,破鏡能否重圓,同在屋檐下,怎得燈火通明?看那南城市井,講述屬于它的往事。
在老田的幫助下,政府撥下了款,金魚池改善了以往破舊的居住條件,由胡同搬進了樓房,方便優雅的條件讓居民們歡喜不已。
四部經典劇目,精彩無比,也帶給我們深深思考。臺前幕后,成長是喚醒式的,是立體的,是深刻并久遠的。
那些幕后/6.20
首先,我為所有人的全身心投入而感動。
從劇本的研讀和打磨開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不斷商討、研究,一次次修改劇本直至最終成形。在這其中,我親眼見證了四個班級的演員同學在無數次的排練和磨合中取得的巨大進步,尤其是在角色設計方面展現出的巧妙構思。精彩呈現的背后,是沉浸于人物世界的沉淀和雕琢,是全心全意投入于人物表演的傾注與堅持。當演員們在舞臺上全情投入的那一刻,我看到了角色的璀璨光彩和同學們個人的燦爛光彩交相輝映。如此激動人心的靈魂碰撞,是演員同學們釋放天性演繹的結果;如此感動人心的耀眼光芒,更是在深入理解角色后的理性傳達。我相信,臺上的片刻精彩將成為每位同學一生的美好記憶。
其次,我為師生、生生間的全方位協作而感動。
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提倡“一棵菜”精神——即一場完美的演出應當給觀眾呈現出完整的藝術效果,就像一棵完整的菜,乃是由菜根、菜幫、菜心、菜葉等部分組成,缺一不可。在舞臺演出中,無論主角、配角還是音樂伴奏、舞臺美術等其他工作人員,都為這一場演出而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協調一致,最終達到水乳交融、天衣無縫、完美無瑕的效果。
我們每一場戲劇的完美呈現,也同樣需要“一棵菜”精神。在B405隔壁的道具室里,幾乎每天都有同學們的忙碌身影;在每次戲劇彩排時,燈光和聲音都需要幕后同學與臺上演員密切配合。更不要提,那么多演員的服裝、假發、不同鞋號材質的鞋子的搭配與管理,更是需要所有演職人員的通力合作。當然,在同學們努力的背后,還有敬業的年級組長、班主任、語文老師的全程參與和協助。還有學生發展中心的領導們、信息中心的老師們、后勤部門老師們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在此,代替高二年級的所有同學向各位老師一并表示感謝。
年難留,時易損。但是,有戲劇節這樣的美好瞬間,我們的高中生活一定是豐厚、充實的。北京四中房山分校的“戲如人生”話劇節至今已延續八屆,我們不斷地傳承它,是因為我們懂得經典劇目表演的專業意義,同學們在話劇節進行學科實踐的教育意義。戲劇,是獨特的語文學科教育形式。我們將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應用在教學活動中,讓同學們在戲劇實踐中達到學習目標,潛移默化地接受藝術熏陶,這正是我們戲劇節的專業性。
“戲如人生”藝術節與小麥收割、藝起藝術展、青春歌會與中軸線游學等活動一起,使我們的高二生活熠熠生輝,使我們的青春歲月充盈飽滿。就像北京四中校歌里唱的:“往日崢嶸,多少人才輩出。優良的傳統,我們永不忘??唇裉灬绕鸢『罋鉂M腔,要做那振興中華的棟梁?!蔽磥恚覀儙熒鷷黄鹜瓿筛嗟膶嵺`類挑戰,在親身參與中,多維度多樣化綜合提升自身能力,不斷讓我們的生命之樹蓬勃生長,讓我們的青春之花絢麗綻放,而這正是我們戲劇節的發展性。
——指導老師李臻
學生
感言
2023
#茶館
感謝學校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在經典中體味不同的人生,學習優秀價值觀,提高個人審美,促進團隊合作。
剛開始拿到劇本,大家都很激動,很興奮,認為只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參加排練前一直認為只要負責好自己的部分就好,導演負責指導,演員背好臺詞就可以。其實并不然。每個人都需要參與:導演需要對每個人物每個演員了如指掌,關注演員與臺詞之間的磨合、演員和演員之間的磨合;編劇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劇本精簡,表達出核心內容;舞臺的設計,道具的上下場也需要磨合以達到最優效果;劇本也不是從一開始便完全定下來的,而是隨著表演不斷刪減;演員們不斷揣摩角色,才能對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還有變換角色的情況,同學們都積極配合,努力完成了自己的部分;道具組的同學們竭盡所能去輔助演員,利用自習時間,課余時間去制作道具,排練時,上下道具的時間不斷縮短,配合演員的走位,力求達到完美。每位同學都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正是這次話劇幕后的真實寫照。
話劇的完美演出,也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學校為我們提供服裝、道具等支持。班主任老師和語文老師一直陪同我們排練。
《茶館》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變遷。作者用三個大時代中的小人物,生動的呈現了時代的變遷。劇中的戊戌變法,北洋軍閥,抗戰勝利,這些事件我們可能在歷史書和一些文章中學習過,但這僅僅只是用文字表達。當我們拿到劇本,真正走進角色、扮演他們的一生時,我們才真正看到底層老百姓真正的生活狀態,了解到他們所遭受的一切。當演員們真正走進人物時,仿佛真正走進了那個時代,理解了王利發的世故圓滑、常四爺的凜然正義、秦二爺的實業救國之愿。這似乎變成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們不再通過文字去感受,歷史畫卷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才真正明白了戊戌變法的意義、北洋軍閥混戰的黑暗、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苦。
我們很慶幸自己現在所處的時代。話劇,品人間百態,讀世道滄桑,憶辛酸歷史,思前進方向。
——高二1班杜鵑
#龍須溝
當得知我們班級演《龍須溝》時,內心五味雜陳。一方面因它的知名度被我們熟知,那些人物立刻在我們腦海中呈現,作為編劇的我腦海中想表達的內容與點子一刻不停地迸發,但在著手推進中,發現我們距離那個時代真的太遠。如今,我們的生活鳥語花香,祥和安寧,對那個破爛不堪、污穢動蕩的過去,似乎已無法共情太多。集中到話劇籌備上,我們想要呈現的那幅場景,需要更多舞臺展現,需要讓觀眾相信,將自己置身于那個動蕩且受壓迫的年代——這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我們將“活著”這一大命題賦予劇本,期望觀眾理解那個時代的苦難。
漫長的準備期中,我們刪刪改改,很多側面描寫的片段我們刪去,很多有意思的點子被掩埋。排練中困難險阻伴隨至終。
其中主角“瘋子”是劇組投入最多的角色,也是演員付出最多的角色。我屢次在排練室看到他練習唱詞,即使他對歌唱并不太擅長。但那接近500字的背詞,他總能流暢背出,韻調也在一次次排練中更好。“我嘗試一下,挑戰一下自己”失誤時,他總是樂觀的這么說。沒錯我們并非專業的演員,我們誰不是硬著頭皮上的呢?但是青春的我們不想留有遺憾,這是演員們的寫照,更是劇組參與者所有人的寫照。
若你決定燦爛,山無遮,海無攔。
到這里,話劇成為注入全班同學心血的作品。我們精益求精,人藝的所有道具我們都一一還原。算下一周我們要排練兩次,加之背后看不到的時間,學業與活動雙重壓力并沒有將我們任何人擊倒,總是將一切困難一笑而過。排練,鍛煉,錘煉。我們決定燦爛,因為我們有嚴厲的導演,因為我們有敬業的演員,因為我們有一齊同心的同學。
6月15日,我們最后一次彩排。在歡呼聲中完美落下帷幕,我們好像成為了劇中的那群人,我們從廢墟中爬起,在一無所有中艱難尋找出路,抵御困難。我們也明白了,老舍這位人民藝術家做這部劇的初衷。藝術總反映于歷史,帷幕拉下我們重新換上校服,恍惚間我們感慨于變遷。一位同學說道:這龍須溝終于修好了!不時激起同學們一陣漣漪。沒錯,此時此刻,心中的感動早已盈滿眼眶。
要想人生索取,不向命運乞求,實現人生價值追求青春夢想,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唯有勇敢嘗試,才有可能出現新的角色,新的命運。未來不懼,過往不氣餒。
——籍浩軒
今年有幸擔任到這次龍須溝話劇編劇一職,這不僅為班級做了貢獻也是寶貴的人生經歷,見證著劇本不斷成型的過程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雖然去年已經看過學長學姐的展出,也有部分道具和經驗可以借鑒,但最重要的東西變了,這次的主角是“我們”。
編劇不僅是編排劇本,同樣也要瞻顧全局,在自身理解《龍須溝》這個話劇基礎上也需要和各位演員深刻討論劇情,了解他們對于自身人物的理解來選擇適當增添或減少相應戲份,一起為這部劇更加完整、精彩獻出一份力量。
《龍須溝》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一部經典的劇本,不同于《茶館》,他描寫了龍須溝一帶勞動人民生活和命運的巨大變化,反映了那些從充滿艱辛的舊社會走過來的人們對新社會的無限熱愛和喜悅之情。
沒有讀過書目或者看過這部戲劇的人,可能會想象龍須溝是一條美麗清澈的小水溝,因為蜿蜒猶如龍的須子而得名,當深入了解這部劇之后,才會發現其實它只是在清朝末年紫禁城以南面的一條臭水溝,在龍須溝邊跳蚤成群,蚊子蒼蠅黑壓壓滿天飛舞,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這條溝臭氣熏天,尤其一到雨季,臭溝里的臟水不斷的往外流躺,常常躺到百姓家的房子里,把家具都給淹了,而主角的四戶家庭,就一直生活在這條臭水溝旁。
在眾多老舍刻畫的人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妞子,她是個不滿十歲的小女孩,天真活潑,有著一顆充滿純真和愛的心,可就是這么純粹的小女孩,只是因為一條十分難得的小金魚不幸掉到臭溝里沒了性命。這帶給大家的不僅是表面上的震撼,更有深刻的意蘊。所以在編寫劇本時,也要著重刻畫妞子的古靈精怪與這條臭溝的違和感。
戲如人生,仲夏苦短,蟬鳴悠長,我們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
——楊浥塵
#龍須溝
其實話劇節前后對我來說的改變有很多的,其中包括控制情緒,為人處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身為導演確實是非常累的一個任務,我已經非常理解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副導演了,一部好的劇目,不是看那一兩個人發揮主角光環而帶來無限可能,而是一群人每人在自己的位置上散發光亮,就像在寒冷的冬天一群好朋友圍在一起吃著火鍋,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彼此散發的余溫,這才是完美的由來。在做導演的這一段時間有過開心,有過生氣,也有過心酸和痛苦,每一天充斥著酸甜苦辣咸。
——高淇
倒是也有許多趣事, 記得因為第一次制作假門,門立不住而搖搖欲墜時大家的哄笑聲;為虛假的火爐粘上虛假的火苗時略顯幼稚的樣子,仿佛虛假的它們湊在一起就變得鮮活;在后臺時大家玩著假花、帽子等道具過家家時的樣子;為了這次話劇在家從未碰過針線的同學學會了縫補丁;因為我們話劇中年代的背景較老,需要的道具也比較老,這些老古董還著實讓大家長了回知識,比如汆子。我們的努力也確實沒有白費,從最開始只有看不出是什么東西的墻板布景,到如今細致到每家每戶的桌子、椅子、門窗、房檐,甚至衣架和門口掛的大蒜、玉米。從寥寥幾人手忙腳亂往臺上搬東西,到場景布置完需要十幾分鐘的樣子,到如今,只需要半分鐘,一切就能搞定。
不要問為什么變化這么大,因為數月間的相互磨合以及共同的希望。獨腳難行,孤掌難鳴。合作無間,方能力挫群雄。人多山倒,力眾海移。萬眾一心,共同追求卓越。
籌備、制作、舞臺設計等其實只是為了讓臺前的人有更好的表現效果幕后沒有幕前的光鮮亮麗,幕后工作辛苦、勞累不會呈現在人前,但是當你看著臺前表演的人因為你的設計使氛圍變得更好以及觀眾發自內心的笑臉,感覺自己之前的所有付出都值得,自己的勞累也會拋在腦后,壞情緒全部煙消云散。臺前的成功背后有幕后工作者在奮斗。
——朱曌薇
演員和道具組的同學也有很大的進步。從最初的不聽從指揮,不認真揣摩人物細節,逐漸做出改變,為話劇貢獻了很多力量。認真做道具,認真磨煉演技。尤其是瘋子的演員,最后一幕有一段唱詞為了完美演出,他不斷磨煉自己。每天晚上在不打擾同學的情況下加緊練習,平常也總是聽人藝話劇那版的瘋子的唱詞來模仿。第一幕非常精彩的一段戲是丁四嫂和丁四吵架,兩個人從最初的配合沒有默契,逐漸找到感覺,一點一點摳細節,抓動作,弄表情。
道具組的同學也盡職盡責,道具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四個班中幾乎是最精彩的道具,鍛煉了動手能力,鍛煉了認真細心的品質。有的同學從家中貢獻凳子、水桶等,一些老物件。我覺得大家在這次活動中學到了許多能力,包括表演能力、理解能力,也增加了班級凝聚力。讓大家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李梓藤
從起初不知從何下手,到現在穩步不亂,我看到了集體的力量,也深深被這股力量所感動。臺前,演員們精心設計著動作,仔細琢磨著臺詞,只為了能讓對方更好搭戲,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幕后,各組同學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發揮創造精神,制作出精美的道具,同時,大家同心共向,發揮合力,從家里帶道具,才共同完成了這樣一部大作。
——高二4班張思伽
關于選角,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都有自己所想擔任的職責和角色;但為了話劇可以更好的演出,身為導演和編劇的職責就是尋找出外形、性格等更與角色符合的同學來擔任。為此,自然免不得和同學們進行說服溝通,進行協調。
其中我認為最難選角的就是《萬家燈火》中何老太太一角。試問這般年紀的少女,有哪個不想在表演的舞臺上出演一個頂漂亮的角色,卻去扮演一個垂垂老矣的老太太呢?因此,我也就更加佩服出演本次《萬家燈火》的主角何老太太的扮演者了。能為了班里更好的表演而做出一定的犧牲,并很快投入到排演當中。在這當中,我學會了集體觀念與自我奉獻的精神。
而最最關鍵的,就是話劇的演出了。因為各種事物,導致我們班的排練機會很少,截止目前也總共正式排演不過五次左右。還記得第一次正式排演之時,同學們堪稱手忙腳亂:演員有點忘詞,群演不懂如何更好配合,道具也無法很快上齊。但我們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所打倒,并且再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飛快的提升成長。當我于第三次排演,在后臺欣賞同學們在臺上的演出時,我為他們深深佩服。道具上井然有序,演員也更好融入到舞臺之中,群演也懂得在演員的停頓間及時開口配合,力求展現出更為真實生動的舞臺場景。
而這么大的進步,相差不足一周,除了奇跡與蛻變,我想不出更為貼切的詞來形容。
——高二4班王慧瑩
#萬家燈火
演出一出劇,成長一批人。一場話劇節,一次語文學科的建設實踐,一堂驚艷全校的最好課堂,一場全體成長盛宴。
愿我們繼續用心去讀“實踐”的大書,去體悟生命、豐盈前行。
承辦|高二年級組語文組
保障|保障中心信息中心
京劇指導|藝術組
編輯|校辦
||||
|||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