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樹修剪技術視頻_龍眼樹怎樣修剪視頻_視頻修剪龍眼樹技術教程

“矮個”的龍眼樹,果農只要伸手便能摘到豐收果實。記者 陸月玲攝

廣西新聞網武鳴訊(記者陸月玲)當下,正值龍眼上市。對消費者而言,龍眼“大小年”只意味著果價高低,而果農頭痛的是大年豐收后常面臨著產量驟減的小年。記者采訪了解到,廣西龍眼栽培高產穩產高效技術經過幾年的攻關,不但解決了龍眼大小年的問題,還將高大的龍眼樹整成年年高產的“矮個子”。

據了解,龍眼的大小年問題一直困擾著果農,也備受科研人員的關注。2004年,由南寧市科技局立項,廣西農科院農藝師阮經宙帶領的科技團隊開始了龍眼栽培高產穩產高效技術的攻關。

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龍眼樹當年結果多,如果管理不善,加上氣候原因,會讓龍眼樹在11月至元旦期間出現大量嫩芽,導致第二年開花少,結果少。于是,他們對龍眼樹采取營養調節,促進冬芽變成花芽,并提高雌花的比例,讓大年的龍眼樹第二年正常開花結果。

科研人員同時發現,平常的龍眼樹樹冠有4~5米,樹高5~6米,枝條參差不齊,病殘枝交叉重疊,大小年現象非常明顯。這種樹輸送養分和水分路徑遠、時間長,過多消耗樹體營養,同時樹冠過于高大,施肥、噴藥、修剪、疏花疏果、摘果等工作十分不便。因此,果農在大年時摘果就像猴子爬樹,果樹被戲稱為“爬錢樹”,而小年果樹無果常被認為是“風景樹”。

為此,科研人員對高大的龍眼樹進行“砍頭換面”及營養調控試驗研究,使樹冠保持3~4米,高度2米左右。幾年的試驗推廣,科研人員摸索出一套龍眼高效節本栽培及花芽調控技術。2008年,“龍眼高效節本栽培及花芽調控‘結對共進’示范”等項目,在武鳴、平南、大新等地實施。

8月7日,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項目進行測產驗收。記者隨專家組來到武鳴縣府城鎮陸楊村的龍眼示范區,這里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與別處不同的是,果園里的龍眼樹都是“矮個子”,高約2米,但全身掛滿一串串誘人的龍眼,有的龍眼甚至快墜到地面,人站著伸伸手便可摘下果子。而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個別傳統方法種植的龍眼樹結的果稀稀拉拉。

不少果農正忙著雇工人加緊采收,將龍眼進行剪枝整理后裝入泡沫箱,運往廣東。果農陸先生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他種有11畝龍眼,這兩天不斷有果商來地里訂果,儲良龍眼的地頭價已經到11.2元/公斤,石硤龍眼最低也到了8.6元/公斤。他和記者的談話不時被電話打斷,都是果商的求購電話。據保守估算,陸先生種龍眼每畝能賺1萬多元。

當日,專家組從示范區的2200畝龍眼中隨機選擇2個示范區和1個對照區進行測產驗收。示范區結果株率達100%,對照區結果株率51.7%;示范區平均畝產量1535.8公斤,對照區平均畝產量421.6公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